閑來無事,今天跟大家侃一侃裝修到底要不要做地暖,怎么做,價格如何?
作為先后換過三套房,兩套帶地暖,一套沒帶的人來說,地暖帶來的舒適度是無可比擬的。當然很多人會說,空調(diào)不是有制熱嗎,何必那么麻煩!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,空調(diào)的制熱功能普遍不是很強,哪怕日本的大金,東芝制熱效果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效果。
而且在相同氣壓下,熱空氣相對密度要小,吹出來都在房間上半部,所以空調(diào)無論怎么調(diào)風向,效果最后都是臉熱乎乎,手腳還是很涼,達不到全身暖和的地步。
電地暖是指金屬絲發(fā)熱電纜,水地暖指燃氣壁掛爐地暖盤管系統(tǒng)。
抄見數(shù)分為兩個數(shù)值,左邊為鍋爐實際使用量,右邊為煤氣灶使用量。因為鍋爐需要大表,跟燃氣灶分開,所以數(shù)值很明確。從12月26號開地暖到2月26號(大概日期)鍋爐使用量968方,扣除兩個月洗澡用水大概20方,即為948方,當?shù)厝細赓M用4元/立方,地暖使用費3792元,平均每月1896元。
同樣,130平房子,正常一拖五中央空調(diào)制熱開26度,全天開啟,兩個月電費基本上2500元(百度查詢預估),平均1250元每月。與地暖費用相比,省646元,最多不過千。所以實際使用并不會像預想中那樣,裝得起用不起的事情。畢竟地暖南方使用時間也就在2到3個月。
第二:水地暖會壓縮層高,我不想壓抑。
關于這個問題,我認為是個取舍的問題。現(xiàn)在的新建樓房,層高基本都在2.8米以上,好的小區(qū)普遍2.9/3.0,甚至有的會到3.1米。而鋪設地暖一般家庭都是客餐廳地磚,房間地板,所以鋪設厚度在10厘米以下,并不會非常占用層高。
而裝地暖的初衷是什么,就是為了提升生活品質(zhì),畢竟2萬左右的費用對于大幾十萬的裝修費而言,說實話真的不算大投入,一套沙發(fā)可能都不止這個價格了。畢竟地暖這個東西,初期沒有裝,以后再想裝是不可能的了,哪怕加裝墻暖,費用也不會低,而且舒適度相比地暖完全不是一個東西。
墻暖是暖氣片局部發(fā)熱,臨近部位溫度很高,離遠一點溫度就下降,會有個溫差,和地暖從下整體向上散發(fā)熱量完全不同,俗話說:腳暖全身暖,并不是沒有道理。
現(xiàn)在的裝修風格都偏向于極簡風,老一輩復雜吊頂?shù)那闆r已不多見,所以是為了那10公分,放棄冬天到家脫外套,赤腳踩在地上暖和的舒適度還是10公分并不明顯的空間,就得自己取舍了。
第三:裝地暖聽說地磚比較好,地板不夠熱?
地磚由于本身材質(zhì)的問題,熱傳導效率比較好,開地暖初期客餐廳升溫確實感覺會比較快。地板因為地暖原因,鋪設的都是地暖專用型,多為多層實木地板,地板由于木質(zhì)的導熱會慢,所以房間升溫會比客餐廳慢一點。
地磚還是地板,這是個一直在討論的問題。地磚導熱快,散熱也快,地板導熱慢,保溫強,散熱慢。這其實也就是剛開地暖那段時間的差距,等整屋溫度上去后,其實都一樣了,差別只在剛開的那幾天。
所以到底全屋地磚還是分開,也取決于自己的喜好,地板踩上去舒服,溫馨感高,但不易打理,地磚耐操,但舒適感欠佳,高級感不夠。
第四:地暖安裝后期會不會出問題,出問題好不好修???
關于這個,我想不管水地暖還是電地暖,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隱患,畢竟暗裝,不易維修。
這個就我前后兩套地暖房的經(jīng)歷,至少從來沒有出現(xiàn)過。初期多看多問多考察,找當?shù)亟?jīng)營久的大品牌公司,他們經(jīng)驗豐富,水地暖又是非常成熟的產(chǎn)品,所以只要公司正規(guī),施工人員規(guī)范施工,問題并不大。
退一萬步來說,水地暖萬一就算出問題,大概率也就是鍋爐、分集水器、閥門、接頭、溫控器、電熱執(zhí)行器這些明面上的東西,也好維修,地下埋藏的管道初期測試好沒有漏水點,后期不會有事(除非閑著沒事往下打釘子打破管子了、、)
而電地暖就不是這么簡單了,以我粗淺的理解,至少漏電不是我能接受的。。
因此,綜上所述,如果家里裝修預算不是那么吃緊,能裝就先裝上再說吧。我家就是把原本購買大品牌地磚的預算縮減成了同樣廣東正規(guī)廠生產(chǎn)的小品牌,一進一出一個平方就相差近200多。。。隨隨便便就出來了,畢竟地磚這個東西鋪在地上,好看與否也就剛裝修那幾個月自己看著舒服,時間一長用起來差別不大。但換來的地暖確是本質(zhì)上提升了生活的舒適度。
輕硬裝,重軟裝,從來不是說說而已。恭祝大家能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中,享受闔家歡樂的日子,小孩滿地爬不著涼,父母不會老寒腿,夫妻冬天滾床單不寒冷,哈哈哈~